伍陆伍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武侠仙侠 >武侠世界梦长生 > 第五十二章 朝廷大军回来了

第五十二章 朝廷大军回来了(第2 / 3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可惜到了现在,已经残破不堪,在两年前的永嘉五年(311年)五月,汉帝刘聪派前军大将军呼延晏将兵两万七攻洛阳,至河南,晋军十二战皆败,死3万余人。汉军大将刘曜、石勒、王弥一起会攻洛阳。六月,刘曜军至西明门入屯武库,杀太子司马诠、吴孝王司马晏、竟陵王司马楙、右仆射曹馥、尚书闾丘冲、河南尹刘默等三万余人。刘曜将惠帝羊皇后纳为已有,将晋怀帝、传国玺送于平阳。

但是进入洛阳的第一功却被大将王弥得到了。刘曜以王弥不等自己兵至,便先入洛阳,心中怨恨。王弥因为曾经对刘曜说过:“洛阳天下之中,山河四塞,城池、宫室不假修营,宜白主上自平阳徙都之”。刘曜以天下未定,洛阳四面受敌,不可守为由,焚烧洛阳。王弥骂道:“屠各子,岂有帝王之意邪。”

因为刘曜和王弥的不和,偌大的洛阳被付之一炬,到了现在两年过去了,赵汉并没有修葺洛阳的想法,而雒阳郡郡守也没有这种想法,洛阳是都城的时候,他这个郡守狗屁不是,天上掉块砖,都能砸到比他更大的官,现在洛阳虽然残破,但是却是他一不二,因此他派人把洛阳城打扫出来了一部分居住,其余的就再也不管。而许多战争中背井离乡的民众也纷纷返回,虽然没有以前那种数十万的规模,但是也总比被彻底焚毁时候好得多,经过两年的恢复,洛阳现在人口达到了两三万人。

不得不说洛阳有着惊人的恢复力,在历史不知道被焚烧了多少次,被攻破了对少次,但是没过几年就能够重建。

楚云的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黄河边上,楚云看着这条华夏子孙的母亲河感慨万千,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,楚云都是第一次来到黄河,看着浩荡无边且依旧清澈的黄河,楚云感慨万千。

三天之后,消息传送了过来。倒不是说消息只是花了三天,而是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确认了,楚云要确定的就是匈奴人现在没有撤兵,依旧在长安附近和朝廷军队纠缠,这样他才能放心出兵。

建兴三年六月,大晋并州副都督楚云出天井关,统帅一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司隶州。

轵县隶属于司隶州河内郡,楚云一出天井关的第一站,不过楚云并不准备攻击轵县,他准备快速的攻击洛阳,然后掉头,自南向北的攻击所有经过的城池,最后不管是人口、财物还是粮草,楚云准备全部带回上党郡。

别看匈奴汉国建国十几年了,但是他们攻破洛阳等地也仅仅才两三年的时间,而且洛阳当年因为刘曜和王弥的不合,被烧成了一片焦土,所以匈奴汉国在这里的根基十分不牢固,若非轵县位置紧要,这种县城都没有什么匈奴军队驻守。就算是轵县,也仅仅驻扎了一千仆从军,这些仆从军就是投降的晋军。而且在匈奴汉国没有攻破洛阳之前,匈奴人可是每年都要进攻洛阳,这洛阳附近都饱受其害,所以治下民众都对匈奴人恨之入骨。连带着很多县令和县内官员虽然惧怕匈奴人,不得不当官,但是他们对匈奴人的命令阳奉阴违。

所以当楚云的部队出现在轵县境内,并且被看到的民众禀告给轵县县令付凌之后,这个奇葩县令竟然毫不在意的选择性忘记了,在他看来这些肯定都是匈奴骑兵,只要不来跟自己要粮草,他们爱去哪去哪。不过付凌觉得这些匈奴骑兵肯定是要对并州动手,还有一点良心的付凌为并州默哀了三秒钟,然后该做啥做啥去了。

“黄河,我炎黄子孙的母亲河,见证着我炎黄子孙的崛起,也见证着我炎黄子孙的劫难。我楚云今天要在母亲河的见证下收复故都,重新建立我华夏民族的辉煌,上祭品,我要祭祀母亲河。”在楚云的主持下,将近一万骑兵在黄河北岸浩浩荡荡的祭祀了黄河,当天上午早就准备好的船只从林中拖了出来,花费了不少时间,一万大军才度过了黄河。

偌大的轵县,楚云没有遇到半点的意外竟然顺利的通过了,楚云命令所有部队的旗帜全都收了起来,因此遇到的民众完全把他们当成了匈奴人的军队,看到他们之后不是畏惧的逃离,就是藏了起来暗中唾弃,反正没有遇到丝毫的问题。

他们在匈奴汉国的领土上行军十几天,竟然没有遇到一点的抵抗,也算是奇迹了,楚云看到这种情况,听着黄凯监察司一路上的情报,就感觉匈奴人建国就跟儿戏似的。

当然楚云觉得他们能够成功立国,甚至后世少数民族不断地建国,这也跟汉民族自己不争气有很大的关系,颇有些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感慨。楚云有些豪气大生,自己到了这个时代,不管是为了什么来,起码也要为所有汉人争一口气,洛阳就是自己成名的第一站。

洛阳隶属于雒阳郡,当然在汉代洛阳就是名为雒阳,因为汉代属火德,刘邦被认为是赤帝之子,因此洛阳在汉朝就是雒阳,曹丕篡汉之后,为了消除人们对汉朝的怀念,也为了表示他曹魏是水德,天命所归,因此雒阳又被改成了洛阳,并一直延续至今。

洛阳被当时的人称为天下之中心,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,水之北乃谓“阳”,故名洛阳,又称洛邑。境内山川纵横,西靠秦岭,东临嵩岳,北依王屋山——太行山,又据黄河之险,南望伏牛山,自古便有“八关都邑,八面环山,五水绕洛城”的说法,因此得“河山拱戴,形胜甲于天下”之名,“天下之中、十省通衢”之称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