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陆伍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 > 第 229 章 房相扬言灭满门

第 229 章 房相扬言灭满门(第2 / 8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这一点在后世人看来一头雾水。为什么向官员推荐自己就不是浮躁,直接参与官府的考试就是浮躁?

但这在当时就是如此。无论是两汉还是魏晋,士子都要先拜到官僚门下,得到官僚举荐才能考试。这样的行为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巩固,只有通过世家举荐的人才能做官。

举荐的官员就是“举主”,被举荐的士子是“举主”的“故吏”,“故吏”对“举主”有“道德”上的从属关系,这种政治制度又称“二元君主制”。

历史中吕布没有认义父,但杀丁原后名声烂透。这就是因为丁原是吕布“举主”,吕布是丁原“故吏”。

深化推广“投牒自举”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,但唐太宗的优点是听劝,又有个不足之处是太听劝,手下文武百官都说“投牒自举”不好,他就放弃了。

历史中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二人也抢夺过注经权。

唐太宗兴儒学,建立弘文馆、史馆、司经局等机构,命令大儒编纂勘校书籍;扩建国子监,设“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、律学、书学、算学”六学;命令全国官员积极举荐士子参与科举考试,并试图深化李渊当初的“投牒自举”的政策。

科举考试并非一朝一夕形成。隋文帝建立分科考试,是改革

()了两汉时的察举制。

两汉被举荐的孝廉入京后要经过考试才能授官,隋文帝将考试规范化,分科取士,是为“科举()”。但隋朝时的科举?[(()”不允许士子投牒自举,必须由五品以上官员举荐,才有资格参加考试。而且隋文帝时考试时间也不固定,实际内核仍旧是察举制。

李玄霸侃侃而谈:“所以唐太宗一生虽然推广儒学,但在科举制度建设上并无突破,甚至还有停滞倒退的迹象。”

还不是唐太宗的李世民道:“这都是魏玄成的错。”

兄弟二人说着说着正事,就开始胡乱迫害忠良。

房乔和杜如晦则眉头紧锁,艰难消化李世民和李玄霸的“胡侃”。

李渊当皇帝后,不仅设立“常科”考试,每年固定考核人才,还在武德五年允许士人向各自州县官员“投牒自举”。

“常科考试”加“投牒自举”,才是后世科举的雏形。

不过李渊当时所下的“投牒自举”的命令,仍旧是让士子先去获得各自州县地方官员的举荐。唐太宗试图让“投牒自举”扩展到士子直接参与科举考试,被魏徵劝了回去。

《旧唐书》曰,“(唐太宗):‘致治之术,在于得贤。今公等不知人,朕又不能遍识,日月其逝,而人远矣。吾将使人自举,可乎?’而魏徵以为长浇竞,又止。”

哪怕魏徵自己也是寒门士子,也认为让士子直接参与考试,会让社会风气变得浮躁,助长自吹自擂之风,必须通过官员的举荐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